关灯
护眼
字体:

诸葛亮的北伐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中的大体位置,基本在陇山以东。

   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标,就是夺下陇右地区,然后以陇右为根据地,在陇右开田拓地,生产粮草,与曹魏进行持久战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与诸葛亮的计划的不同点,就是魏延想同时拿下关中的肥沃土地。

    诸葛亮当时制定了一个自认很完美、很稳妥的办法,完全无懈可击。他的计划其实也很简单,就是让赵云率领一路疑兵,从斜谷道出兵,制造很大的声势,让曹魏以为蜀国将要从斜谷道出兵,攻打扶风郡的郿国城。而实际上,诸葛亮自己却率领蜀国的主力,从武都郡穿过,直接出祁山,占领陇右,用先锋部队占据街亭,而死守;依托陇山这个天然屏障,挡住魏军,把陇右变成蜀汉国的地盘。

    诸葛亮的这个战略规划,并不复杂。他让赵云、邓芝率领军队制造声势,假装攻打郿国,但是由于兵力不足的缘由,却根本没有前进,而是停留在了斜谷道的南谷口箕谷,这里距离南郑县实际上是很近的,易守难攻。只要赵云、邓芝按照诸葛亮的吩咐,专心据守,就算曹魏十几万军队过来,也无法通过这样的山谷。

    街亭一线,由于是军事重地,有一个小城可以用来据守,城虽然不大,但是驻守几千兵力还是没问题的。只要扼守住街亭,就可以让魏军难以前进。

    诸葛亮的战略计算得天衣无缝,事先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但是在最后真正交战的时候,还是功亏一篑。

    建兴六年春(公元228年),诸葛亮终于开始行动了,一些似乎都在按照他的计划完美的进行。魏国果然中计,真的以为赵云军意图北攻,由于关中空虚,于是魏国军方顺理成章地调动雍州唯一的一支见过战场的精兵,由大将军曹真节制对抗赵云军。

    魏明帝曹睿听说蜀国大军打算从斜谷道出兵攻打郿国,于是立即派大将军曹真率大军驻守郿国,防御蜀军,而曹真到达郿国之后才发现赵云这里只是一支疑军。而诸葛亮所率领的主力,成功的从武都郡穿越,出祁山,诸葛亮立即派自己的亲信马谡前往街亭镇守。这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,也是无数亮黑诟病诸葛亮的根源,诸葛亮真的是用人不当。

    当时诸葛亮身边有魏延、吴懿这些名将可用,但是他却都不用。马谡是一个参谋型的人才,根本不适合独立领兵打仗,但是诸葛亮一心想要培养马谡作为自己的接班人,因为马谡是文武全才,所以诸葛亮想给马谡一个锻炼的机会。

    蜀汉军戎阵整齐,赏罚肃而号令明,南安、安定、天水三郡叛魏应亮,关中响震。魏国这才搞明白诸葛亮的主要目标在哪里,朝廷的群臣这时也慌了,年轻的魏明帝倒还颇为镇静,为了给众臣竖立信心,他命令右将军张颌率领步骑五万人去陇右助战,他自己也到长安督战。

    此时所发生的一切好像都在向着诸葛亮的预期情况发展,但是马谡的失误,让诸葛亮的美梦破灭了。马谡到达街亭之后,发现街亭的狭道(山谷口)不像诸葛亮想的那么狭窄,而是比较开阔的地域。这样对于抵挡住对方大军的进攻有些吃力。马谡自作聪明,想起来当年汉中之战的时候,刘备曾经据守高山,逼退曹操,于是他也想效仿,所以没有驻守城内,而是率领军队登上南山,在南山上安营扎寨。

    跟随马谡的副官是王平,感觉马谡所据守的南山距离水源比较远,于是劝告马谡,应该听从诸葛亮的安排,驻守城内。但是马谡却不听王平的劝告,认为打仗不能墨守成规,应该出奇制胜,破釜沉舟。说到这里我也在怀疑马谡是不是诸葛亮的嫡传弟子,诸葛亮一生谨慎,每次战役都规划完整,进退有度,而马谡却是一个爱出奇谋的人,与诸葛亮的思想恰恰相反。

    曹真的军队到达了郿国,并在此驻守。但是曹真询问了郿国驻军之后才知道,蜀汉并没有任何军队从褒斜道出来,只是虚张声势而已。曹真知道上当了,蜀汉真正的主力在陇右。于是当时曹真当机立断,留下自己亲信,率领少量精锐兵力镇守郿国,必要时可以前去探探情况。而曹真自己,则率领主力部队立即前往陇山战线支援。

    此时的张郃也已经到达了陇山战线,并且经过探马侦查得知,马谡并没有据守城池,而是驻扎在南山上,想依靠险峻的山势来阻挡魏国的大军。张郃知道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,摩拳擦掌,每日都在提升军队的士气,期望能够一招制敌。

    当时,诸葛亮给马谡的兵力并不少,毕竟街亭太过于重要,他也很希望马谡能打胜仗。于是张郃下令包围南山,在包围圈安装了大量的鹿角,防止马谡的突围。张郃把马谡的军队限制在山上之后,下令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,让马谡的军队无水可饮。由于马谡所据守的南山距离水源较远,所以很容易被张郃断绝取水的道路。

    诸葛亮是在春季出兵北伐,此时已经是夏季,气温较高,马谡手下军队口渴难耐。围困了大概两三天之后,马谡的军队已经基本失去了战斗力,张郃下令,全军出击,围剿山上的马谡军队。马谡军队此时已经是溃不成军,不堪一击,一触即溃。马谡自己看到大势已去,无奈之下只得突围而出,只有王平坚守岗位,命令自己身边千余人的军队,躲在密林里,大声擂鼓。谨慎的张郃认为可能是伏兵,所以没有冒进,而是见好就收,退了回去。王平见张郃大军退去,才率领自己的军队,慢慢去收拢那些残余的散兵。

    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攻下天水郡的治所冀县,正在前往陇山前线的路上。但是很快他就听说了马谡战败的消息,一听神色顿时猛沉。此时,马谡也被抓了回来,一听,脸就涨得更红,诸葛亮无奈的把自己亲手培养的接班人马谡打入了大牢,准备斩首示众,以正法纪。马谡在狱中给诸葛亮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,说自己虽死无憾。马谡最终的结局没能逃过一死,至于是怎么死的,也没有必要去深究。

    北伐结局

    失去了街亭就等于失去陇山这个天然屏障,诸葛亮没有屏障,也就无法无法抵挡魏国大军,毕竟国力、还是兵力蜀汉都无法与魏国对抗,魏国有征战多年的精兵、与骁勇的骑兵;而蜀汉的精兵已经在夷陵之败中损伤殆尽,骑兵也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的组建。

    而此时,斜谷道战线的赵云还不知道马谡军战败的消息,赵云发现曹真的大军已经撤去,留下的兵力比自己所率领的兵力少,于是开始慢慢向前进军,也准备也立下一些战功,毕竟是自己最后一次领军了,即使中埋伏战死沙场,也不过是自己最终的归属而已。

    曹真的留守兵力看到赵云进军,于是也前往褒斜道山谷进行阻击,两军狭路相逢,当时赵云大意了,认为对方兵力比自己少,而且率军的是不知名的无名小将,哪里是自己对手?但是他小看了魏军,曹真留下来的是魏军的精锐,平时练兵很严格,狭隘的褒斜谷终究还是爆发了战争,自然是精锐的魏军占据了上风,很快把赵云的汉军打得溃不成军。赵云在混乱的军队中,收拢散兵据守在险要处,尽量减少了伤亡。

    但是魏军却没有像陇山战线的张郃那样见好就收,曹真的这个亲信小将也是一个猛将,依然不依不饶,继续追击赵云的残部,而赵云知道已经军败,少不了责罚,便自己领亲卫断后已拒魏军。有着赵云亲自断后汉军自然平安回到了汉中,不过为了防止魏军的去而复返,赵云下令烧毁了栈道。

    第一次北伐就到此为止。对魏国来说,收获最大的是陇西一带的汉族反魏力量都暴露出来了,三郡之乱为反魏亲汉势力的一次暴露,也因此被魏国政府连根拔起。对蜀汉来说,损失甚大,最遗憾的是丧失了轻取陇西的最好的一次机会,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